阳新腊鱼非遗工坊订单破亿,助力渔民实现脱贫致富新篇章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,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品得到了传承与发展。阳新腊鱼,作为湖北省阳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口感,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。近日,阳新腊鱼非遗工坊传来喜讯,订单量突破亿元大关,带动3000户渔民稳定脱贫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阳新腊鱼,又称“阳新腌鱼”,源于清朝末年,已有百余年历史。其制作工艺独特,选用当地优质鲜鱼,经过腌制、晾晒、熏烤等工序,使鱼肉肉质紧实、色泽金黄、香气扑鼻。阳新腊鱼非遗工坊负责人介绍,工坊自成立以来,始终秉持“传承非遗、服务渔民”的理念,致力于阳新腊鱼的传承与发展。
近年来,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,阳新腊鱼非遗工坊的订单量逐年攀升。据数据显示,今年工坊订单量已突破亿元大关,同比增长50%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广大渔民的努力。阳新县共有渔民3000户,其中约80%的渔民参与了阳新腊鱼的制作与销售。如今,随着订单量的增加,渔民们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。
“以前,我们只能靠打鱼为生,收入不稳定。自从加入了阳新腊鱼非遗工坊,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一位渔民激动地说。在工坊的带动下,渔民们不仅学到了传统的制作工艺,还学会了市场营销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知识。如今,他们已经成为阳新腊鱼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。
阳新腊鱼非遗工坊的成功,离不开政府的支持。阳新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鼓励渔民参与阳新腊鱼的制作与销售。此外,政府还投入资金,用于改善渔民的生产生活条件,提高渔民的文化素质。
在阳新腊鱼非遗工坊的带动下,阳新县渔民实现了稳定脱贫。据统计,自2016年以来,阳新县共有1.2万户渔民实现脱贫。如今,渔民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,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。
展望未来,阳新腊鱼非遗工坊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,加大品牌推广力度,拓宽销售渠道,助力渔民实现更高水平的脱贫致富。同时,工坊还将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推动阳新腊鱼制作工艺的创新发展,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阳新腊鱼非遗工坊订单破亿,带动3000户渔民稳脱贫,是阳新县乃至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缩影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我们相信,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得到传承与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